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油香记忆

时间:2023-10-08 16:14     来源:荆门文学     作者:鲁玉双    点击:

油香,这自然界里最普通的气味,似乎是我生命中不可忘却的记忆。

薄暮时分,我被母亲大声喊到灶门前。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永远是风风火火的,整天像个陀螺转个不停,从一大早一家六口的一大盆衣服开始,为了出工不迟到,通常天不亮就起床。此时是傍晚,我放学挖了一大篮子猪菜刚进门,就听到母亲在灶房里的喊叫声。

原来母亲是要我帮她往灶内添柴火。此时母亲汗流满面,头发浸湿后贴在头上,像刚淋了雨的落汤鸡的鸡毛,一绺一绺的,她的脸在昏黄的油灯下越发蜡黄。“快多放点柴火,把锅烧热。”母亲声音很大,她一定很焦急,她知道,一家大小的辘辘饥肠需要她的晚饭去抚慰。而母亲所说的柴火就是稻草,稻草太蓬松,很不经烧,所以做饭时得有一个帮手。

然而,奇怪的是,母亲这时也走到柴仓里,抓起一把稻草,在灶前拍了拍灰,再从水缸里舀起一瓢水,把稻草放在瓢里胡乱地洗了一下,转身,拿起这把稻草在锅里擦来擦去,直到锅内冒起了一缕青烟,母亲迅速把一大筲箕苋菜直接倒进锅里,苋菜随即发出“滋滋”的响声,仿佛已被油水浸润,飘出一缕菜香。我看得目瞪口呆,我们一家每天吃的菜就是这样炒出来的吗?而母亲做起来却是自然而然,她也没有对我解释什么。是觉得我太小跟我说了我也不懂呢?

还是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无需解释呢?抑或忙碌了一天已没有了说话的欲望?我一看灶上的油壶,的确空空如也。以前,我只知道饭桌上的菜碗里油星很少,却不知道那些菜原来是用干稻草的草浆炒就的。我在佩服母亲智慧的同时,心里常常升起一丝苦涩。

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夏傍晚的一幕,那时我还不到十岁。然而,我看到,每年冬季,全村的农田里栽的都是油菜,第二年三月,那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就像一块一块黄色的地毯,简直要亮瞎我的眼。收割菜籽的时候,父母亲总是忙得顾不上我们,有时做夜活,通宵不回家。队里的晒场上灯火通明,脱粒扬场,好不热闹,那不是代表菜籽丰收了吗?拿到榨房不是可以榨出很多油吗?怎么就没有油吃?今天才知道,当年的油菜都是高芥酸、高硫苷的双高品种,菜籽产量很低,油菜籽的油品也很差。不仅如此,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时代,连吃饱肚子都困难,哪里有油吃?所有的物资都要定量供应,凭票购买。比如食用油,每人每月只有半斤,一家六口,一月的食用油才三斤,一日三餐,一月九十顿饭的饭桌上只有三斤菜油,怎么够吃?半斤菜油又如何能抹亮孩子的脸色啊?母亲无奈之下,才会想出这个法子,给家人的菜碗里添点油星子实在是太难了。

虽然如此,我们大队倒还是有个榨房的,可以榨菜籽、花生、芝麻。自从见了母亲用稻草炒菜的情景后,我便对那个地方充满了向往,我幻想着榨房里流出的食油也能流进我家的菜碗里。

榨油坊内光线昏暗,蒸汽弥漫。里面放着烘炉、土灶、木质大碾盘和庞大的木质榨油机。一排人拉着碾架,围着巨大的碾盘打转。碾槽内的是在烘炉上烘干的油菜籽,油菜籽被慢慢碾成粉末状,然后将油籽末收起来,放在锅内蒸熟,拿到特定的模子里做成油饼,再将油饼放入榨桶撞榨。最动人心魄的是撞榨过程。榨油机前,榨木匠们手抓撞杠,每撞击一次木楔,便会大喊一声“嘿吼”。撞击过后,香浓的油便顺着油饼缓缓流出。

不仅榨油房让我神往,更让我感到神秘的还有那些榨木匠。据说榨木匠与世上许多行业不同,其术传男不传女,而且为了减少行业竞争,照行规农村方圆数十里只能有一个榨木匠。榨木匠常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做工,他们脱去衣裤,仅用一块薄布遮挡私处,撞榨一次,便是一次力量的释放与耗损。他们用力气和汗水酿出带着植物原始馨香的食油。母亲总是警告我不准靠近榨房,以前不明就里,现在我明白了。可是,我不管榨油的汉子是怎样的形象,我只希望他们每天都忙碌不停,榨出更多食油,让那滴滴香浓尽染人间烟火,使天下的母亲不再难为无“油”之炊。

而今,由于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精细化,多品类食用油被不断催生,超市里,食用油品种繁多,口味不同,作用各一。润肠滑肠的花生油、金黄透亮的玉米油、定神安眠的葵花籽油、美容养颜的大豆油、青香气浓的菜籽油、润肺止咳的芝麻油,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母亲炒菜,再也不会为没有油下锅而为难了。每次,姐姐或者我帮母亲炒菜时,母亲总说:“多放点油,菜好吃些。”她不知道,在这个吃喝不愁、物质丰富的时代,“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管是上餐馆还是自家做,都强调“少油”的生活方式。就像吃菜,原来餐桌上的野菜,是被逼无奈,生活所迫,寻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了人们养生的一种奢求,一种享受。人们讲究营养平衡,粗细搭配,不仅要吃好,更要吃健康。

有一次,我们几姊妹结伴回家看父母,父亲对我说:“你的车开来了,帮我去把菜油拖回来。”我一时有些诧异,父母还有菜油放在别处吗?父亲说:“放在油厂里,存了好几年了。”父亲带我到一个小型油厂。这还是我小时候见到的榨房吗,没有木榨,没有榨木匠,没有那股原始野味,使用的是全自动化加工设备。是啊,以前的那套工序,又是蒸菜籽末,又是做油饼,又是撞杠挤油,一套活做下来,前前后后得四五个小时,多费时呀?现在好了,自动化榨油机完善了劳力、压力和温度条件,工作起来非常轻松方便,且多级压榨,出油率高,高效节能。然而,儿时的榨房里承载的我的愿望,就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了,我不免有点怅然若失。

正在出神,父亲喊我去提油,好家伙,足有50斤。父亲说:“这是给你们攒的,你们回家时,各自带回去。”听到父亲的话,我不禁抬头看着父亲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不知道是该高兴地答应,还是心疼地拒绝。“小榨房的油比超市里的桶装油健康些,没有放添加剂。”父亲继续向我“推销”他的油。父母辛苦操劳,积积攒攒,好一点的东西都想到要留给儿女,小时候想方设法让孩子吃饱,现在千方百计让孩子吃好,这就是最纯粹的父母心。

父母是苦过来的一代,看到母亲连吃剩下的油汤都舍不得倒,我既为他们所受的苦心疼,又为他们不懂健康、不知养生而难过。母亲却常说:“以前穷,没有油吃,那种情景太可怕了,你们几个孩子也跟着受苦了。现在虽然什么都有了,但也不能浪费。”在母亲心里,也许没有所谓的养生概念,但是,母亲生命里散发出的美好品质,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和养生。

母亲又在大声喊我,声音不亚于四十年前。她饭后静静地坐在饭桌前,指给我看菜盘子上沾着的明晃晃、亮光光的菜油。此时,二十一世纪的阳光照进屋来,也是明晃晃、亮光光的!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