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门群星 > 文体

金亮

时间:2013-10-14 15:38     来源:未知     作者:洋狐狸    点击:

          金亮,沙洋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走进他的办公室,你会发现一顶草帽、一个军用水壶、一双回力帆布鞋,这几样看似格格不入的办公装备,但作为我市首届民间文化守望者中的一员,这些却是他的常用装备。
  在沙洋,金亮被人们称为民间文化“专家”,当你亲耳听到他滔滔不绝地讲解当地民间文化、民俗风貌时,你会不得不佩服眼前的这个“专家”,并打心底发出赞叹。对于沙洋的民间文化,金亮如数家珍,过去的一切似乎都保存在他的记忆中,随时可以取出来。“细米子菜,蒸蒸菜,好吃的婆娘拿碗来,来早了,还没熟,来迟了,没得了”“豌豆巴果,婆婆烧火,姐姐拾麦,我剥豆角”“背背驮,换酒喝,酒冷了,我不喝,哎哟哟,还是要我的背背驮”……这些童谣给他带来了快乐的童年,也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梦想。小时候的金亮不仅爱唱歌谣,而且爱听民间故事,青年时代的他常常将《水浒传》讲给乡里邻居听。因为对文化的痴迷,他把文化工作作为自己的理想。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梦想实现,当了乡镇文化站长,此后一直在文化系统工作。
  沙洋民间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但许多艺术珍品尚未被挖掘整理。上世纪70年代后期,沙洋有数百种民间艺术。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金亮参加荆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收集整理工作,这是我市第一部由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四大集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为了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让民间文化保持原生态风貌,每一位参与收集编撰的工作人员必须亲自走村入户,进行大规模的普查和收集整理。历经漫长的6年时间,搜集整理工作才圆满结束,金亮共搜集到200多条民间谚语和歇后语,所采录的《后港的传说》《赵剑中的故事》等10多个民间故事被收录在《荆门民间故事集》中,近百条民间谚语收集到《荆门民间谚语集》。
  2008年8月,沙洋县成立了以分管文化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金亮为副组长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领导小组,并先后多次召开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培训会。在普查工作中,金亮的身份极为特殊,他既是领导者,又是执行者。他与县文化馆干部一起,冒严寒、顶酷暑,熬更守夜,夜以继日地深入到13个乡镇250个行政村摸排线索,通过一年多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展开地毯式、拉网式摸排和调查,对813条线索条目中的15个重点项目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记录,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料档案。2009年3月12日,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了沙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班。金亮多方争取经费8万元,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添置档案柜、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等设备。
  目前,沙洋县已申报成功省级非遗项目2个(《沙洋十番锣鼓》《沙洋硪歌》),市级非遗项目6个(《沙洋十番锣鼓》《打硪号子》《沙洋车水歌》《纪山庙会》等),县级非遗项目15个(民间文学类《沙洋民间故事》《沙洋民谣》;民间音乐类《沙洋十番锣鼓》《沙洋车水歌》《打硪号子》《沙洋田歌》;民间舞蹈类《沙洋采莲船》《沙洋采茶舞》;戏曲类《沙洋皮影戏》《沙洋花鼓戏》;文化空间类《纪山庙会》《铁鞭古祠庙会》《沙洋三元观庙会》;消费习俗类《长湖鱼糕》《沙洋米茶》)。其中,民间音乐《沙洋十番锣鼓》已上报国家文化部参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
  金亮认为,源于民间、兴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的民间艺术,只有在民间千年传承的过程中才能充分体现它们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如果脱离了群众,民间艺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简单地把它们的形骸保存到博物馆、文化馆,而是要将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传承秘诀、工艺技法存活世间,留传后世。只有将民间艺术植根于群众这块沃土之中,民间艺术才能根深叶茂,传承不息。
  随着当地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意识的逐步加强,《沙洋十番锣鼓》项目的申报成功,民间艺人的表演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积极要求参加群众文艺社团协会组织,自觉参与民间文艺的收集,实现了从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动参与的转变。为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金亮还组织各民间艺术家协会利用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进行汇演展出,让民间文化艺术登上大舞台,重展大风采,不断传承。
  “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其传承与保护是每一个群众文化工作者重要的本职工作,是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迫切需要,责无旁贷。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必须走出办公室,离开书案,迈开双脚,深入社区、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街巷胡同,甚至要把工作细化到老百姓的堂屋里、小方桌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工作很快地开展起来。”一直以来,金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