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民间文学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荆艺荟萃 > 民间文学

圣境山道教文化觅踪

时间:2009-04-08 00:00     来源:     作者:李勋明    点击:

    荆门圣境山一脉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这个定义得益于史学界关于“老莱子与老子同为一人”的说法,以及老莱子晚年曾隐居荆门的史书记载。“圣境山”顾名思义应为“圣山”或“圣地”。既然称“圣”,就必然有其历史渊源。据明崇祯14年所立的《鼎建山门纪略》“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弥久弥显,往者殿宇巍然”。可见,圣境山道观建筑在明朝以前就已颇具规模。《庄子·天下》说:“关尹,老聃,古之博大真人哉”,道教真人即由此而来,按照夏、商、周后无圣人的说法,圣境山这个“圣”字应指道家始祖老子。 

    按照《荆门直隶州志》和龙泉古碑记载:“我乡乃老莱子故里”,“城西象山顺泉侧,老莱子隐居养亲处”。另据传说,圣境山一带亦为老莱子结庐之所。蒙山(宋陆九渊后为象山)与圣境山两地之间距离只有10公里左右,而这10公里范围内传之今天与道教有关的地名和遗址就有10多处,它们依次排列为:圣境山主峰道观建筑群、碑碣、关帝殿、龙虎殿、青牛道、老君台、朝盐观、玄坛祠、白龙观、玄妙观、老莱山庄、青龙观等。以上这些道教遗址与地名先后已存在千百年,其历史悠久与密集程度,均为全国罕见。四川峨眉山也称道教名山,据《峨眉山志》载:峨眉山乃道教广成子(老子)传道之处……把老子推向了神仙。可惜满清一朝尊佛抑道,道教遂日渐衰落,使峨眉山道教名山被佛教代替,荆门圣境山道教文化也从此逐渐衰落。但与峨眉山相比,荆门圣境山一脉道教氛围更浓,宗教意向更纯粹。

    武当山是明成祖朱棣动用30万人建成的中国最大道教圣地,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武当道教崇奉玄武,玄武也就是道教诸神之一的真武大帝。传说玄武15岁出家先在荆门圣境山修炼,遇强人向西而行,一脚将西北一山蹋偏(现圣境山西北偏观寺山),几经周折才在武当山修炼成功。据说明成祖兴建武当山道教建筑还有另一目的,就是寻找允炆太子。(朱棣当年争夺皇位回南京“清君侧”,允炆太子下落不明),传说朱允炆由武当山向南潜逃至圣境山修道,终成正果,得道飞升,因而民间也有真武为允炆太子化身一说。民间传说中往往隐藏着历史的大真实。

    另外,荆门西宝山至圣境山脉林木中分布着高一米五米不等的环状梯田,特别是在斗笠寨九龙谷一带,大部分梯田延伸至山顶,全用块石堆垒,工程之浩大,即令当今社会实现也很困难,这些梯田的存在是否与修道者有关系,史籍虽没有记载,但笔者认为:老莱子“逃世耕于‘荆门’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垦山插种五谷”,后世渐有信道者追随修炼,到明代发展为鼎盛时期。否则不可能有真武大帝少年修炼圣境山之传说。明嘉靖皇帝祖籍荆门钟祥,登基后迷恋修道炼丹,不务朝政,最后因服丹药过多而亡,与其自幼受家乡浓厚的道教文化熏陶不无关系。

    再回到老子、老莱子的话题,他们究竟是否为一人?查《辞海》“老莱子”条,肯定其为“春秋末期楚国隐士”。又有人研究认为老莱子只是老年才隐居荆门蒙山,(何浩《老莱子其人及其道论》)。然而,史迹代久,传说众多,史载各异。有人认为,老莱子其人就是道家老子。司马迁生活在公元前约145年,老子生活在公元前571—471年之间,二人相距只有四百年左右,他也没有将这问题说清楚,只是本着“疑则传疑”的原则,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叙了老子的事迹后,也没有肯定,只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其意在存疑,而非定论。南宋罗泌成始将先人之疑,推论为真。他在《路史》中提出:“老子邑于苦之赖,赖乃莱也,又曰老莱子。”清代孙星衍在《问学堂·文子序》中也说:“老聃疑即老莱子。”据此,钱穆果断地说:“孔子所见老莱子即老子。”(《先秦诸子系年·老子杂辨》),因而,老莱子即老子遂成为哲学界之一说。

    关于老子、老莱子其人的是是非非,荆门大学刘海章教授对老子研究较深,他在《郭店楚简平议》一书中考证“老子、老莱子的历史真实性不容怀疑”,并认为“李耳、太史儋、老聃(聃,读音为儋)实为一人”,“老莱子以隐和孝著称于世,为荆门历史上第一文化名人”。我们应尊重历史,但又不能局限于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继承是为了发展和弘扬,只要能很好地利用和挖掘我们现有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就足够了。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