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高新区(掇刀区)

肉鹅

时间:2021-09-07 17:13     来源:     作者:李勋流    点击:

    明朝初期,江西人移居团林后,开始用原始的种植方式开荒种地。由于传统农业劳动效率低,粮产又极低,不少人家仅能得个半温半饱,拿不出许多余粮来喂鸡鸭。但礼尚往来宴请宾客的事是少不了的,只好忍疼割爱地腾出一点粮食来喂几只鸡鸭,鸡鸭杀后总是留给客人吃,自己往往是“惜菜待客”。据赵辉荣老人讲,有一年,因天干无收,他外出逃荒至江陵草市,发现那里有人喂肉鹅。那喂养肉鹅的老板养鹅根本不用粮食,或是割草喂或是将鹅放到草地让鹅自己吃草。荒年过去,赵辉荣回到团林介绍了外地养鹅的经验。起初,赵辉荣的一些亲戚开始养上两三只鹅,继面团林、五里两地也纷纷开始了养鹅,一般一家也只是养两三只,养鹅习惯一起延续到初级社、高级社成立时期。到了人民公社时期,不少农户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还是悄悄圈养两三只鹅。改革开放后,有养鹅经验的赵先炳放养了100余只鹅,那年代到赵家取经的人络绎不绝。他向人介绍:“目前荒田大都已开垦,草地也不多了,在养鹅之前必须先种植鹅草。”在他的带动下,团林养鹅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这肉鹅的特点有三:一是个头硕大,肉质厚实。一般散养食草,肉鹅身高体壮,最重可达10公斤以上;二是鹅毛纯白,鹅绒细密。据说团林双碑村有位心灵手巧的村嫂制作了一件鹅绒服,冬天让父亲仅穿上就觉得浑身暖烘烘的,替下了身上笨重而臃肿的三件棉袄;三是食疗温补,滋养益气。前几年,团林蒋集有一农民确诊身患肝癌,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这位农民回家后天天吃鹅肉,喝鹅血,三个月后却完全康复并能下地干活了。因此“鸡治肝,鸭治肾,吃了鹅肉不得癌症”的民谚在团林流传开来。

    2003年,有商家看中了团林肉鹅养殖的基础和前景,在团林办起了养鹅基地,注册成立了公司。公司下设种鹅场、孵化场和屠宰加工厂,每年能孵化鹅苗、屠宰加工成鹅各100万只。在该公司的带动下,现在团林周边农户养鹅达100万只以上。该公司生产的板鹅、咸鹅蛋等产品供不应求。肉鹅养殖已成为团林农村养殖业的一大特色。

                                                                                                                             (摘自《掇刀民间文化》)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