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文博天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文博天地

廉政文化之碑 中日交往之桥---戒 石 铭

时间:2008-07-08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京山县政府大院内有一座碑亭,亭中立一石碑,曰“戒石铭碑”,碑的正面刻四言十六字,即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碑的背面镌刻《重建戒石铭碑记》。

  戒石铭是古代戒饬官吏的令箴,源自五代后蜀第二代君主孟昶所撰《戒谕辞》。《戒谕辞》每句四言,共二十四句,九十六字;用以劝诫官吏常念百姓衣食父母之恩,为官务必清正廉洁。戒石铭始于后蜀,兴于赵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总结前朝兴衰得失教训,认真研选孟昶《戒谕辞》,从其中挑出核心内容四句十六字,颁于州县,刻碑为戒,从此世代沿袭,天下皆知。京山县戒石铭碑原立于县衙前仪门内,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罗向辰于县衙前揽秀楼重建此碑,后于战乱中碑石断裂。清光绪元年重修县衙时,知县遂复将石碑置于县衙,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初尚存。清代《京山县志》对此有记载。

  时移境迁,旧衙拆除,戒石碑下落不明。然中国古代的廉政文化已漂洋过海,传诸东瀛。戒石铭碑文于乾隆年间传入日本。宽延二年(1749),日本国福岛县二本松藩王丹羽高宽,将十六字碑文刻于该市霞城公园内一巨石上,将其作为藩政官员的座右铭,后又谱成歌曲,令政府公务人员每日上班前吟唱,延续至今不辍。1935年,日本政府将该石刻定为“国史迹”(即国家级保护文物)。抗日战争时期,京山县日本占领军中一名来自二本松的士兵松田中治,于京山旧县衙前见到该石碑,对碑文与家乡公园石刻完全相同颇为惊奇,遂在碑侧留影。1989年是日本二本松戒石铭刻240周年,该市上下对此一为本市赢得荣耀的国史迹分外重视,拟隆重纪念,由此引发学者文人及政府官员对此追根溯源的念头,因而日本士兵从京山带回的照片被发现。19884月,京山县政府收到来自东瀛的飞鸿传书及新老照片若干幅,请求寻找戒石碑真迹。京山县城多位老者回忆少时见到过此碑,从光绪八年《京山县志》中找到了戒石铭碑的记载。

   因戒石铭碑之缘,京山县与二本松市开始鸿雁传书。19892月,二本松市市长大河内鹰一行访问京山,表示欲赠款京山重建戒石铭碑。同年8月,县府大院戒石铭碑亭正式建成。不久,县政府又在城南7公里处空山洞风景区修建戒石铭碑纪念馆。198910月,二本松市代表团访问京山并参加京山建成戒石碑落成典礼。11月,县政府代表团赴日回访并参加二本松戒石铭刻240周年纪念大会。其后,京山县政府照大院内戒石铭碑原样复制一碑,赠与二本松市,19919月,京山县政府组团访日并出席二本松新市政大厅落成典礼暨戒石铭碑揭幕仪式,至此,京山赠碑立于二本松市政厅。此后,两县市交往年年不断,在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一些交流合作,并于1994年签署文件缔结“经济友好合作关系”。

    京山戒石铭碑,是中华廉洁精神的象征,是中国廉政文化的形象代表,是中国廉政教育的有效形式。其穿越时空,播扬中外,绵延古今,在大力开展反腐倡廉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