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荆门图书馆网站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手机图书馆 | 英文版
作家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自建资源 > 作家文库 > 作家文库

簇拥在英雄身边是一种幸福——略谈现代花鼓戏《青年张文秋》

时间:2022-05-12 11:10     来源:荆门日报     作者:李诗德    点击:

大家也许都知道张文秋是毛主席的双儿女亲家,却少有人知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锋战士,出生在湖北荆门的京山市;许多人知道张文秋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对于她为革命出生入死、坚贞不屈、与敌人斗争的传奇故事著述较多,却少有人知张文秋往返武汉、京山,参加农会,组织农民暴动的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对于青年时期张文秋是如何接受共产主义教育,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著述不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荆门市艺术剧院、荆门市湖北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倾力打造的现代花鼓戏《青年张文秋》,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寻求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初始情怀。真实可信地还原了张文秋青年时期满怀革命激情,投身革命的坚强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青年张文秋》成功搬上舞台,对于地方剧团如何拓展本土红色革命历史题材,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以身边的英雄人物为典范,创作出群众耳熟能详又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作出了有益探索。《青年张文秋》一经上演,便受到了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赏。尤其是在张文秋的故乡——荆门,当人们怀着崇敬而激动的心情看完《青年张文秋》的演出后,除了为张文秋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足智多谋的英雄胆略、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所感动外,最后还得自豪地说一句:这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就在我们身边,她是我们荆门京山人! 没有呼风唤雨的裁云手,做不出五光十色的彩虹衣。另辟蹊径,精心选裁,是该剧的一大亮点。张文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月,与她相知相交的都是我党早期的革命家,其英雄事迹哪一段不是惊天地泣鬼神!在与领袖毛泽东的交往过程中,她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毛主席的两个儿子,其间绝不仅仅是机缘巧合所能说尽的。要表现如此重大的红色革命题材,要在有限的舞台上呈现张文秋的一生,作为一个地方剧团来说,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在众多的关于张文秋的革命事迹中,选取最为典型的事例,以其独特性立于舞台,才能取得预期的审美效果。该剧所截取的是张文秋14到2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主要生活场景也是在京山和武汉两地。把笔墨集中在张文秋的青年时期,从少有人关注的那段历史着墨,选取青年张文秋的生活片段,展现张文秋从京山走向武汉,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坚强革命者的心路历程。去其纷繁,独留一枝,使其具有了让人似曾相识而又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张文秋原本出生于京山,又是当时京山县党的重要创始人。我们要歌颂的和弘扬的就是我们身边的英雄。写青年张文秋,就是要写出张文秋在武汉求学、在京山闹农会的革命事迹,这与我们创作此剧的主旨和要意达成了高度一致;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青年女性,如何成长为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定会经历一条坎坷的求索之路,必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起点。张文秋青年时期的生活轨迹,对她如何接受新生事物,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为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屈的初期革命生涯,作出了令人折服的阐释。同时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如何做到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将革命者的形象艺术地、诗意地呈现在舞台上,该剧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对于红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要将其搬上舞台,本身就是一种挑战。并非历史题材写不出好戏,而是作为编剧、导演有没有摄取时代特征的能力,能不能走进英雄人物的内心,让他们从高大上的概念中走出来,让他们成为我们身边的亲人,让他们有血有肉地活在我们中间。只有这样,才能还原一个真正的丰满且具有个性的革命者形象,才能让观众看到他(她)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动力,才能充分表现出他(她)们作为我党的创始人,为民族为人类获得解放的拳拳之心。 无数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为解救民族苦难孜孜不倦地探索真理之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已如星辰般标榜史册,重大历史事件必须遵循历史的真实,容不得虚构与编造。该剧以青年张文秋在故乡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结构全剧,寻求真理与争取个性解放两条线交织推进,矛盾冲突层层迭进,故事紧凑且细节饱满。将每一个历史事件以诗意的表达进行衔接,使呈现在舞台上的人物与故事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全剧大致可分为6幕。第1幕:逃婚。讲述的是14岁的张文秋为逃婚出走京山。通过大写意的手法,交待了张文秋的出生背景,同时也给全剧以一个可期的悬念。第2幕:求学。讲述的是张文秋在武汉求学过程中,结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刘谦初。与刘谦初的相识,是张文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走上革命道路的第一步,也是她人生关键的一步。从此她将在党的召唤下,以九死而不悔的坚强去迎接腥风血雨的斗争。她将把自己的命运,跟整个人类的解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为之而英勇奋斗。这一幕中,剧本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合理地运用了巧合的艺术手法,将张文秋与刘谦初的相识涂抹上一笔浪漫色彩,让进步的革命思想火花照亮了青春爱情的绚丽。第3幕:抢婚。讲述张文秋从武汉回京山奔丧,而遭到大地主的儿子抢婚的事件。而在抢婚这个故事的背后,是张文秋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回到京山开展农民运动。有意思的是,地主的儿子拿着长辈订下的婚约来抢婚,遭到了张文秋义正词严的斥责,最后是张文秋的二奶奶举枪反抗。而张文秋却从中悟出了,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有枪的最朴素的革命道理。第4幕:暴动。讲述的是张文秋在京山领导农民闹革命的烽火岁月。历史上张文秋曾先后担任湖北京山县委妇女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县总工会秘书及党支部书记,这一幕既是写实,也表现了当时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波澜壮阔的景象。第5幕:睡棺。讲述的是张文秋与刘谦初结为夫妻之后,由于大革命失败使得他们夫妻分离。而回到京山的张文秋,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在农友们的帮助下,张文秋睡在棺材里逃出被敌人严密封锁的山城。第6幕:奔赴延安。讲述的是几年后,在组织的安排下,张文秋和丈夫刘谦初得以在济南相会,并开展地下工作。刘谦初被捕牺牲后,张文秋抱着年幼的女儿刘思齐奔赴延安。剧情环环相扣,故事真实感人,全剧用平视的目光,关注一个革命者艰难跋涉的脚步,具有震撼力。让一个革命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既符合生活的逻辑,同时也符合艺术的逻辑。由此,青年张文秋的形象可亲可敬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舞台设计与演员的表演均有不俗的表现。以最小的成本完成舞台上要表达的最大容量,导演与设计师颇费心机。第一幕的老式隔门、八仙桌、祖宗牌位,简约的道具,凝练的布局,一个腐朽的官宦之家形象跃然纸上;张文秋睡棺材秘密出城,舞台上拉起了几幅黑色幕布,背景黑云压城,台前歌舞自如,既显示出了白色恐怖的严酷,也表现出农工们的机智勇敢;张文秋与刘谦初在牢房相会一幕,所用道具是黑色的栅栏,既指代牢房里阴森恐怖的铁窗,又暗喻黑暗势力的狂暴凶残。这种简约的设计有传统舞台上以鞭代马、以桨替船的泼墨大写意,也有现代舞台运用新技术表达出的象征与隐喻。 现代花鼓戏《青年张文秋》还原了一个我们身边的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让我们如同簇拥在她身边一样,感到亲切与自豪。 (李诗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荆门市作家协会主席)
版权所有:荆门图书馆 鄂ICP备05012537号 鄂公网安备 42080202000282号     
地 址:荆门市双喜大道 tel:(0724)2366359 Fax:(0724)2366359
网站美工:荆门中小在线 网站美工服务:0724-2334421